1945年7月初,黄炎培等5位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访问延安。在延安期间,黄炎培等人与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多次交谈。在一次黄炎培与毛泽东的单独交谈中,两人在窑洞内讨论了古今中外历史上政治成败的原因及规律,尤其谈到如何摆脱这种规律,即周期律的方法,是一次内容极其深刻的谈话,史称“窑洞对”。多年来,始终作为一个执政党必须解决的命题,发人深省,引人深思。这不仅仅是一次对话,更是一个历史长河中的不绝回想。
信仰高于生命,方向决定成败,这是“窑洞对”对于历史的深刻解读,也是中国革命历经风雷激荡取得胜利的真正奥秘。今年适逢黄炎培先生诞辰140周年,我们回望历史,重温“窑洞对”,期望的是传承红色校园文化,在历史风云中寻找现实的着眼点,坚定信仰之魂,初心不忘,使命不负,砥砺作风,永葆本色。
1918年,黄炎培等职教先贤在上海成立了中华职业学校(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前身)。学校诞生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、内忧外患的艰难困境,成长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进程,历经百年沧桑,铸就世纪风华。回首一个世纪的筚路蓝缕、风雨兼程,黄炎培先生“一份精神全为国,一寸光阴全为民”的爱国主义情怀,“使无业者有业,有业者乐业”的忠贞信仰,救民族于危难、求国家之强盛、助民众之富足的崇高理想穿越百年,越发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,给予我们信仰的力量,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。
“志之所趋,无远勿届,穷山距海,不能限也。志之所向,无坚不入,锐兵精甲,不能御也”。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,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仰。今天的南工院迈进新时代,面向新百年,踏上新征程。肩过前人深情的寄托,我们深深感怀,在学校建设改革发展的各个时期,一代代南工院人敬业乐群、责先利后,信守“金的人格,铁的纪律”,在波澜壮阔的职业教育发展大潮中披荆斩棘,勇往无前,守护着生生不息的精神家园,这就是一种传承的力量。
此时此刻,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我们深深感怀,惟有全体南工院人牢记责任和使命,传承信念和信仰,努力为学校事业发展营造廉洁从政、廉洁从教的良好环境,才能打造山清水秀校园政治生态,助推新百年的发展目标顺利实现。风清气正南工院、美好和谐南工院,和每一位南工院人息息相关。
肩负使命,打造良好校园政治生态,需要强化“三种意识”。
一是要强化角色意识。我们每个南工院人的岗位不同,角色不同,职责也各不相同,但我们都有一个最鲜明的身份—南工院人。我们肩负教书育人的使命,拥有共同的价值理想、共同的事业追求,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,以文明的言行引导人,以敬业的精神教育人,以渊博的学识折服人,真正做到学为人师、行为世范。
二是要强化底线意识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示,党员干部要遵守四条底线,即法律底线,纪律底线,政策底线,道德底线。当前,学校事业进入加快发展的崭新时期,强化底线意识是确保各项事业顺利推进、兴旺发达的有力保证。党员干部讲规矩,必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,自觉用党员的标准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,依法行政、依规办事,履职尽责,将底线意识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成为一种行为自觉,从而凝聚起强大的发展合力,不断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。
三是要强化责任意识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“两个责任”是党中央做出的重要部署,是各级党委和纪委的重要政治任务。落实党委主体责任,要积极探索以学校章程为主体的管理制度体系,建立主体责任运行机制,提高制度的执行力,推行党风廉政风险防控;落实纪委的监督责任,转职能、转方式、转作风,把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有机结合,提高责任追究的针对性、实效性、有效性。
信仰,传承,使命,南工院人永远在路上。
(作者系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、纪委书记)
供稿:图/文/编辑/校对/审核/